傅二石:我不是将门虎子 人们总习惯将大师描绘得完美、高高在上。但是年过七旬的山水画家傅二石近日在他的个人画展上却这样描述了他眼中的父亲、国画大师傅抱石:在父亲眼里,女儿是玉,儿子是石,而我又是第二块石头,所以从小不太讨喜。我是到了50岁才真正看到了自己。我崇拜父亲,但走出他的影子,花了不少时间。父亲如果酒喝醉了,其实也会画不好画。 【快人快语】 “将门无虎子”是讽刺我 “人们常说‘将门无虎子’,时间长了,我逐渐觉得这是一种讽刺——原来人家只是觉得我画得像父亲,也就意味着我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后来我的绘画就刻意和古人、和父亲拉开距离。老实说,我是到了50岁才真正看到了自己。我崇拜父亲,但走出他的影子,花了不少时间。”性格豪爽、快人快语的傅二石这样描述自己的绘画经历。 近日起至12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傅二石山水画展,展出了他近100件近作,既有鸿篇巨制,也有小幅佳构。其中可见来自大师傅抱石雄强博大、气象万千的绘画风格,但更多的是傅二石的自我创造。 观看傅二石的这些作品,你会很容易认出这是黄山,那是泰山,还有四川岷山、新疆天山……但仔细一看,奇怪,好像现实的景点又并不是这样。“这就对了,我把黄山的各种山峰在画面里摆放、组合,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来自黄山,但又完全对不上号。”几乎成了“愚公”的傅二石指着这次参展的一幅长约4米的大画《黄山朝晖》介绍,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不用完全对景写生,画的实际是胸中的万千丘壑,可以随意挥洒。 “这件作品里我还借鉴了一些西洋画法,比如被朝霞映红的山头,既有冷暖、也有透视,这和不讲究透视的传统中国画不一样。”但是,傅二石同时也认为中国画也应当有一个底线:“现在画坛上流行把山水画得很抽象,不能说不好,但我不大喜欢,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自然。” 《浮云不共此山齐》显示了傅二石独特的画云技法 【求新求变】 父亲善画雨,我爱画云 有人评价傅抱石是“最喜欢画雨,最善于画雨”的画家,很多在四川的画家在看了傅抱石笔下的《巴山夜雨》后,都感慨地说:“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也没觉得四川的雨有什么特别的,但傅抱石画绝了!” 对父亲的绘画研究了多年的傅二石后来终于明白:其实父亲描绘的雨中山峰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并没有刻意强调奇山怪峰,而是善于营造一种浓郁的“雨”的氛围。“父亲上世纪30年代去日本时,画风已经很成熟,但还是虚心学习他人之长。据我研究,认为他吸收了日本画家竹内栖凤画雨的一些技法。在此之前,传统的中国画多是以象征的手法表现风、雨,就像京剧中会以马鞭表现骑马。”傅二石说,实际上,父亲画雨有一套自己的独特方法——用大笔蘸了明矾水在画纸上进行挥洒,干了后看不出颜色,开始画时,墨色遇到有明矾的地方,就会出现大雨滂沱的逼真效果。 傅二石更钟情于画云,认为“山不在高,有云则灵。” 虽然谦虚“不敢说有独到之处”,但傅二石画云的确不一般。“我非常注重表现云和山的交界处。它的变化很多,有时候两者是界限分明,有时候薄云下隐隐透着山体,你就不能简单地在纸上留了白当作云,那样别人只会认为还是白纸。”傅二石说。 ?? 【童年往事】 给父亲打酒偷喝一口 傅抱石有枚著名的印章叫“往往醉后”,有关他酒中作画的故事也是尽人皆知。“父亲的这枚印章来自于古人的一句话‘往往醉后见天真’,说的是酒醉后往往能看到一个人的真性情。父亲正是这样,每次作画前,文房四宝摆好,他都要在旁边放上酒,一边画一边喝,画完后酒也喝了半瓶了。他是用酒来提神,但如果真喝醉了,也会画不好。”傅二石回忆,七八岁时,他经常拿着酒瓶子去给父亲打酒,但是往往会在中途停下来一会儿,秘密就是自己也会偷喝一小口。“不过,事实证明,喝酒严重地损伤了父亲的健康,他才活了61岁。我引以为戒,戒了酒,现在都已经70岁了。” “在父亲眼里,女儿是玉,儿子是石,他的第一个孩子是我的哥哥傅小石,之后他想要个女儿,但没想到又是一块石头,这就是我傅二石,所以从小不太讨喜。”傅二石说,让他终生遗憾的是,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不在父亲身边:“当时我在外地,家里紧急通知我说父亲病了。等我出火车站时,看到很多人围着报刊栏读报,我凑过去一看,那是我所熟悉的父亲的音容笑貌,只是外面加了黑框,我一下子蒙了。” ?? 【鉴定诀窍】 父亲画小人儿眉眼不清楚 相对于长寿的齐白石、黄宾虹等国画大师,仅仅活了61岁的傅抱石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只有3000多幅。目前南京博物院藏有400多幅,故宫博物院藏有50多幅。因为珍贵,傅抱石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非常受宠,有“龙头股”之称,曾有作品被拍到4000多万元。但也因为珍稀,假画层出不穷。“某权威美术出版社曾为我父亲出版的作品集中,收录了一幅他的代表作《静泊飞悬》,我一看尺寸,心凉了——宽4米、高2米。实际上,原作尺幅很小,1米宽、几十厘米高,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更可笑的是,可能是原作题字太多了,这件赝品漏了好几个字。”如今身兼江苏省美术馆及南京博物院艺术鉴定顾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的傅二石说。 “我七八岁时就成为父亲的贴身助手,磨墨、裁纸、递笔,可以说非常了解他的创作习惯。也因为这样,很多人愿意让我帮着鉴定,但十几年前,我也曾有过看走眼的教训。之后,经过苦下工夫,我自认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可信、权威的傅抱石作品鉴定者。”傅二石说,有的假画,把画中的小人儿在放大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五官清晰。事实上,父亲重视人物的躯干动态,比如风吹衣襟的瞬间把握得非常精彩,眉眼却并不怎么强调。 “很多人一说傅抱石,就会想到‘抱石皴’,认为这源于他用笔奇特,别人画画是用毛笔的中锋、侧锋来画,他却是大笔散开作画。所以一仿就是把毛笔弄乱,做出‘抱石皴’的效果。实际上,这些都是表象。不同时期、即使是同一时期,傅抱石的用笔也是变幻莫测的。” 傅二石说,“1960年,经亚明组织、由傅抱石领队的江苏国画院一行13人,开始了在现代美术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同样都是这个时期,父亲画的华山是用毛笔尖以坚挺的线条绘就,而表现气势逼人的三峡时,却是用笔根压在纸上‘擦’出来的。” 孙玉洁/文 夏亮/摄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