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份: 19041965年
擅 长: 国画
毕业院校: 其他学校
创作年代 | 1945年作 | 尺寸 | 105*60cm |
---|---|---|---|
材质 | 装裱 | ||
题材 | 所属系列 | 傅抱石全集 第二卷 1945—1949年 | |
作品描述 | 每位画家都应该有他个人的习惯和擅长的那一部分(如笔、墨、色或云、水、点景人物),而且应该力求既成技巧的发展,为达此目的,往往不惜牺牲其他一切,来培养和支持他的优点。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一树一石,要做到纯熟而有自己的面目的境地,决非偶然可得,必须历尽艰难,孜孜不停,始能运用自如。扩大点说,要想对于每幅作品均有自己的面目,那就更非易事。古人倾毕生精力,朝夕握管,是否有成,尚不可必。如欲掌握珍贵难得的技巧,实在足令一位画家终身不敢旁骛,假使在这方面的努力不够,是很危险的。 然而相反的一面,这种传统技巧的修习,若是没有附加的条件,我认为并不是画家之福,因为技巧固是画家所必备,但画家的全部基础不完全建立在技巧,这在中国画上是绝对不能忽略的问题。近来我常常欢喜把被人唾骂的“文人画”三个字来代表中国画的三原则。即: 1. “文”学的修养。 2. 高尚的“人”格。 3. “画”家的技巧。 三原则其实就是中国画的基本精神。历代画人关于这种精神的呼导,可谓不遗余力,但过于偏重了第一和第二点—这是有时代背景的—所以画面上反造成了虚伪、空虚、柔弱和幼稚,八大山人走遍中国,究不是正当的希望。可见技巧必须伴着“文”和“人”,始能完成它的最高使命。 —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时事新报》副刊《学灯》1942年10月8日、12日、20日连载 题跋:乙酉初夏抱石东川写。 印章:傅,踪迹大化,代山川而言也,乙酉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