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份: 19041965年
擅 长: 国画
毕业院校: 其他学校
创作年代 | 1946年作 | 尺寸 | 133.5*25cm |
---|---|---|---|
材质 | 装裱 | ||
题材 | 所属系列 | 傅抱石全集 第二卷 1945—1949年 | |
作品描述 | 临摹之于画家的重要,是有限还是无限?现在尚很难定。不过我是颇喜欢临摹的,过去我每年总要临它几幅,而且多半是相当繁重的作品,如范宽、萧照、王蒙、沈周、周臣、石涛……诸家的名作,我都是喜欢临写—亦步亦趋地临写。我感觉这对于我至少有三点好处: 其一,可以帮助我对于画史画论的研究,譬如范宽和王蒙之间,在笔墨变迁上,究竟有怎样的距离,是不是其间非有“刘、李、马、夏”一阶段不可?这些,多多临摹,较易了解。其二,画家最忌的是变成无缰之马,信笔挥洒,自以为是。临人之作,便没有这样的自由,可藉以收拾收拾自己的放心。其三,观摩名作,只能达到画面之表而不能深入其里,最浅显的例子,像我们读一篇古文,看一遍必不如抄一遍。画也一样,临摹一过,则其峰峦渲染,树石安排,乃至一点一画,都直接地予我们以新的启示,累积这时候的失败,即是他日的把握。不仅如此,中国画上还有一种甚为特殊的现象,这可以举倪云林为例,他是元四大家之一,明以来的山水画家,几乎什(十)九直接以元四家为宗师,换句话说,他们都是从临摹元四家的作品入手。自明初到清的中叶,若干画家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感觉元四家的画: 黄大痴、王叔明两家很“欢迎朋友”,吴仲圭“选友较严”,倪云林则“拒而不纳”。于是在他们的题跋、画论和随笔里,异口同声地叫出:“云林不可学也!”这是什么缘故?这个不大不小而实在握着中国绘画筌蹄的问题,我们若常常临摹元四家的作品,是比较易于理解的,也比较易于警惕的。 —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时事新报》副刊《学灯》1942年10月8日、12日、20日连载 题跋:丙戌首春,东川金刚坡下山斋,新喻傅抱石。 印章:傅,抱石大利,抱石斋 收藏:故宫博物院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